2023“欢乐春节”全球启动 成家班-龙韵武艺团“武”动新春******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记者 李双南)日前,2023年“欢乐春节”启动仪式暨“欢乐春节和合共生”音乐会启幕并面向全球线上播出,为观众呈现出一场传统与科技融合、古典与现代碰撞的中国文化盛典。其中,连续多年登上“欢乐春节”舞台的成家班-龙韵武艺团再次登台,与国际钢琴大师郎朗、古琴演奏家杨致俭等艺术家融合太极武艺、钢琴演奏、古琴演奏、街舞等艺术形式,共同演绎《太极随想曲》,跨次元碰撞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以及太极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悉,为贺岁新春佳节,成家班-龙韵武艺团同时参加了“欢乐春节”线上启动仪式的录制,并特别拍摄数实互生融合武剧《武者》(英文名《Kungfu of Today》)。该剧分为“功夫之晨”“天人合一”“行侠仗义”“战胜困难”“凝神静心”五大篇章,将于2023年春节期间,由中国驻外大使馆展示播出渠道和国内线上视频播放平台上映,向海内外观众展示中国功夫的独有魅力。
在今年的“欢乐春节”启动仪式上,成家班-龙韵武艺团和陈氏太极传人陈炳等艺术家将“武”与“舞”有机融合,不仅展现了世界非遗太极拳的魅力,让观众们感受到太极“和谐共生”的真正要义,彰显启动仪式“和合共生”的主题,也通过武艺和街舞的碰撞、钢琴和古琴的共鸣,形成了多元艺术形态的的巧妙融合,令观众们拍手称快。
2023年“欢乐春节”各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将再度覆盖全球,通过“春节”这一独具传统文化魅力的情感纽带,争取向世界提供更多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完)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开展37项田野考古 新老项目均有重要收获******
中新网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陕西太平遗址、河南裴李岗遗址、辽宁牛河梁遗址、新疆呼斯塔遗址等37个发掘项目逐一汇报各自研究进展,并进行交流研讨。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作会议总结表示,这37项田野考古工作分布在全国16个省区,新老项目均取得重要收获,对于构建文化谱系、填补发现空白、解决遗址布局等重大学术问题,都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新材料。
这37个田野考古项目包括史前考古10项、夏商周考古10项、汉唐考古13项、边疆考古4项,时代上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到宋元明清时期;内容上涵盖现代人起源及扩散、农业起源、新石器时代文化起源、文明起源、南岛语族起源和扩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等诸多研究课题。
陈星灿指出,尽管受疫情和疫情防控的影响,中国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度国外考古项目完全陷入停顿,但国内田野考古工作还是有很大收获,有很多新的重要发现,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该年度新的田野考古项目包括福建平潭龟山、海南万宁湾仔头、云南昭通朱提古城等,但更多是长期发掘的重要遗址特别是古代都城,如禹会、陶寺、新砦、二里头、偃师商城、洹北商城、殷墟、周原、汉长安城、汉魏洛阳城、邺城、隋唐长安城、隋唐洛阳城、唐宋扬州城、辽上京等遗址,其田野考古工作延续多年也取得重要成绩。
从总体上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度田野考古项目不论规模大小,考古工作者都有明确的学术目的、学术目标和课题意识,不少田野项目采取精细提取信息的发掘方法,实施精细化发掘,三维扫描、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提取水平较以前有很大提高。同时,包括动植物考古、人骨考古、冶金考古、年代学研究、环境考古、同位素分析、古DNA分析、微痕分析、残留物分析、埋藏学等在内的各种研究上,多学科合作广泛运用已成为从史前到历史时期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常态。
陈星灿强调,田野工作是考古资料收集和一切考古研究的基础,必须抓紧抓实。在田野考古工作中,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考古工作者文物保护意识空前加强,遗迹和遗物在发掘中就得到及时保护。
他也坦言,虽然田野考古发掘简报和报告的撰写日益受到重视,但这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许多重要遗址的田野报告,还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以尽快完成出版。
“很高兴年轻一代考古人正充分成长起来,‘70后’‘80后’已成为田野考古的主力,‘90后’也开始成为田野考古的中坚力量,相信未来的田野考古工作会更精彩、也会有更多成果。”陈星灿说。(完)